提防收數騙局!保護自己免墮陷阱
喺社交媒體如Threads、IG或FB,經常見到有人分享「追債成功」嘅故事,睇落好吸引!如果你有朋友欠你十幾萬唔還,心急想搵「收數佬」幫手,千萬要小心!好多呢類故事其實係騙局,唔單止追唔到債,仲可能呃走你嘅錢,甚至連累你犯法!
香港嘅收數行業雖然未有正式牌照制度,但受金管局同地監局等機構監管,確保追債過程合法同合乎道德。不過,由於「收數」畀人嘅印象偏向灰色地帶,騙徒就趁機假冒收數公司,設局呃人。
騙徒點樣設局?揭秘常見手法
騙徒嘅手法精心設計,專搵心急追債嘅人下手。以下係佢哋嘅慣常套路:
- 社交媒體造假形象:騙徒會喺Threads、Instagram或Facebook大肆宣傳「成功收數」案例,扮專業同網友互動,博取信任。多數年輕人想追私人借貸或投資款,見到呢啲帖文就會主動WhatsApp聯絡。
- 冒充專業團隊:你一聯繫,騙徒會扮「接案專員」,話要將你嘅案件轉介俾「行動小組」。佢哋會報價,話要收幾千蚊嘅「查冊費」或「跟進費」,仲會話成功後會從欠款抽佣,聽落好似正規公司。
- 索取敏感資料同費用:騙徒會要求你交身份證同住址證明影本,仲要你將費用轉賬到不明個人戶口。為咗增加說服力,佢哋會提供假發票,冒用真實收數公司名義,甚至仲會畀你簽假「委託協議」。
- 假進展拖時間:俾咗錢後,騙徒會話已經開始追債,叫你唔好同欠債人聯繫。過一兩個星期,佢哋會話搵到欠債人,但要求你再俾幾萬蚊「監察費」,話要防止欠債人逃走。
- 編造危機故事:如果你再俾錢,騙徒會話已經追到全數欠款,約你面交現金。但交收前一小時,佢哋會話同事因持有違禁品被警方扣留,欠款被沒收。佢哋會提供假律師信或假合同,話幫你去警署取款,但全係假!
- 無止境嘅收費:簽咗假文件後,騙徒會再要求你俾「訴訟費」或「律師費」。到你發現不對路時,已經俾咗幾萬蚊,債款仲未追到,個人資料仲可能俾騙徒濫用!
全程你只靠WhatsApp Call聯繫(普通電話多數打唔通,號碼「已失效」),騙徒分工明確,逐步引你入局,稍一不慎就中招!
誤簽假文件?隨時惹官非!
心急追債,簽咗假文件,可能令你變成嫌疑人!以下係潛在法律風險:
- 欺詐或偽造文書:簽署假律師信或商業合同,試圖「證明」欠款性質,可能違反《盜竊罪條例》第16A條(欺詐罪)或《刑事罪行條例》第71條(偽造文書)。
- 洗黑錢風險:轉賬到不明個人戶口,可能觸及《有組織及嚴重罪行條例》第25(1)條嘅洗黑錢罪。
- 個人資料外洩:你提供嘅身份證同住址證明,可能被騙徒用來借高利貸或冒充你呃其他人。曾有受害人被冒用身份,喺另一單騙案變成「律師代表」,完全不知情!
最慘嘅係,原本只想追債,結果錢追唔到,仲可能惹官非,甚至個人資料被濫用,後患無窮!如果懷疑中招,立即報警同聯繫銀行,千萬唔好再同騙徒周旋!
3招教你識破騙局
想避開騙局?記住以下三招:
- 驗證公司真偽:喺網上搜尋公司名稱,核對電話同網站是否吻合。致電公司查證「收數專員」身份。亦可到稅務局網站(https://www.ird.gov.hk/chi/tax/bre.htm)查商業登記,確認公司是否真實。
- 警惕收費陷阱:正規收數公司多數唔收大額前期費用,佢哋通常從追到嘅欠款抽佣。如果有人要求轉賬到私人戶口並非公司戶口,或收「查冊費」、「監察費」,十有八九係騙局!
- 小心簽署文件:簽任何文件前要細閱條款,唔好簽來歷不明嘅文件。騙徒提供嘅文件可能係偽造,簽咗隨時有法律風險。
合法追債有咩方法?
追債唔使冒險搵「收數佬」!香港有以下合法途徑:
- 正規收數公司:選擇有口碑同受監管嘅公司,簽約前確認收費方式同公司背景。
- 小額錢債審裁處:欠款不超過75,000港幣,可申請審裁處追討,程序簡單,毋須律師。
- 律師信:請律師發正式律師信,向欠債人施壓,促其還款。